网络世界出了狠招 广告拦截将颠覆免费互联网
被各界看好的新媒体也迎来“技术颠覆技术”的反转剧情,其未来的命运站在了十字路口。而发挥作用的,是一款名为“广告拦截”的神器。
互联网技术近乎“野蛮侵略式”的蓬勃发展,让传统纸媒即使拼命转型,似乎仍觉得历史欠它们一张通往未来的船票。然而,显然没有一种新技术可以“刀枪不入,百毒不侵”。被各界看好的新媒体也迎来“技术颠覆技术”的反转剧情,其未来的命运站在了十字路口。而发挥作用的,是一款名为“广告拦截”的神器。
广告拦截拦住了多少钱?
如果有一款可以帮你节约手机电量、节省数据流量并加快网页浏览速度、保护个人隐私的广告拦截神器,你会用吗? 答案很可能是肯定的。
22岁的乔丹·科恩是美国马里兰大学的学生,因为讨厌现在的广告太具有侵略性,他使用一款名为AdBlock Plus的软件拦截了所有网页广告。
“网页广告会根据我平时的搜索习惯,自动向我推荐产品,让人不胜其烦。但现在我浏览新闻网站时,不需要看任何广告,我现在已经不记得看广告是什么感觉了。”他对记者说。
像乔丹·科恩这样被广告商重视的“千禧一代”对广告拦截应用颇为青睐。一项针对美国互联网用户的调查显示,在18至29岁的被调查者中有41%的人使用了广告拦截软件。
其实,从苹果2015年6月发布iOS9测试版,宣布在Safari中开放广告拦截应用开始,一场舆论风暴就在酝酿。今年9月16日,iOS9正式开放用户下载,数款收费广告拦截软件在苹果商店下载排行瞬间登顶。
潘多拉的盒子被打开了。今年8月,PageFair与Adobe联合发布的《2015年广告拦截报告》显示,目前广告拦截工具在全球有1.98亿活跃用户,今年将造成全球广告行业近220亿美元的损失。该数字相比2014年提升了41%,而2016年广告拦截带来的损失数额预计将翻倍达到414亿美元。
广告拦截应用的潜在受害者迅速将矛头指向这些软件开发者,从沃尔玛、西尔斯等大型零售企业的电商网站,到拥有设定公众议题能力的各种媒体机构,纷纷提出抗议。
数字媒体成“最大炮灰”
媒体产业是这次风暴的中心,堪称此次“技术颠覆技术”的最大炮灰,媒体的广告驱动模式面临着近乎“毁灭性”的颠覆。甚至更有人大声疾呼:使用拦截软件不道德,是偷窃,是对不成文约定的背叛。
这种商业逻辑是,既然用户在互联网上免费阅读内容,应该履行在互联网上浏览广告的义务。
关于媒体与广告的关系,似乎从它们诞生的那刻起,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相互对立又相辅相成。近年来,传统媒体纷纷瘦身转型,大力投资于数字媒体。美国皮尤研究中心调查显示,2014年美国新闻媒体的网络广告总额达到了500亿美元,同比猛增了21%。
然而,数字媒体这艘方舟在尚未扬帆远航之际就遭遇了“技术颠覆技术”的反转剧情。根据美国CBS旗下20家网站调查显示,广告拦截的范围已经由最初的5%上升到40%。福布斯公司也在调查时发现,20%的桌面浏览器访客使用广告拦截器。
以在线媒体为例,目前一些在线媒体的广告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高达50%到75%,一旦被拦截,将造成巨大收入损失。
虽然在浏览网页时,肆意弹出广告窗口令人厌恶,然而没有广告的互联网世界会更加可怕。在奉行“读者=广告=金钱”这个收入模式的新媒体圈,面对广告拦截,这一公式显然失去了变现能力。
有人预言,数字媒体要么与广告商一起制造内容,打造原生态广告,要么终结免费模式,开启有偿阅读时代。然而,这其中任何一种尝试都要承担巨大的风险,成为不可逆的“试错”。
达摩克利斯之剑逼近中国
自苹果发布新版操作系统iOS9并首次公开允许用户在移动端网页浏览器Safari中屏蔽广告、追踪器之后,这场基于广告拦截服务的旋风,很快就弥漫到了中国互联网市场。
目前,360和QQ等浏览器不断在安全浏览、拦截广告方面作出努力。去年8月,UC浏览器在其新版本中加入了内置广告拦截功能,至今已有超过5亿移动互联网用户成为了广告拦截器的使用者。与AdBlock Plus合作的遨游浏览器也加入了广告拦截功能。
“成千上万用户安装广告拦截插件并不是出于加载速度慢或不想看广告,而是营销工具常常会窃取用户的隐私信息。”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研发人员告诉记者,“网上的追踪工具足足有几百款,它们会窃取读者数据,从而使广告收入最大化。”
很多网友吐槽,对浏览器自动弹广告,后台下应用,偷流量,耗电快表示难以忍受,而这也正是那些拦截广告软件的卖点。
360拦截百度广告遭起诉、猎豹软件拦截优酷广告遭起诉……目前,在国内,类似的纠纷已经出现,但还仅仅停留在商业竞争层面。
值得国内新媒体界庆幸的是,这柄利剑和他们仍有一段距离。《2015年广告拦截报告》显示,广告屏蔽工具在美国的渗透率是15%,在加拿大是20%,在一些欧洲国家则达到了35%,但目前在中国的渗透率不足1%。
不过,争议依然存在。“如果你走进商场,里面很多贴的、悬挂的广告很碍眼,你可以不去。但是搬来工具直接拆掉广告,那肯定是不对的。”“开发屏蔽软件的公司并没有强制任何人安装,所以当然不犯法。”这两种代表性意见,在舆论中共存了很长时间,并依然会持续下去。而在此期间,依靠广告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媒体们最好找到其他生财之道,否则将重蹈传统媒体衰落的覆辙。
学习了 好全面 真是太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