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手掌体温,真能充满苹果手机电?

        d1.jpg

“体热充电宝”

d2.jpg

南信大学生林刚。

  最近几天,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一学生林刚成为各大媒体及网上“热点”人物,这源于他在“启迪之星2014创业营南京站”创业项目路演活动展示的一款“体热充电宝”。这项发明堪称“手机控”的神器,充电宝握在手里两个小时所蓄的电能能充满一只苹果手机。这一创意随后引发了大面积的科学大讨论,一时质疑声四起,“假新闻”和“伪科学”的批评声让小林苦恼不已。不过林刚昨天接受扬子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自己的成果依旧充满信心。

  从外观上看,林刚设计的长8厘米,宽2.5厘米的充电宝和普通的充电宝没啥区别。充电宝靠的是温差发电,内部有一种半导体材料,这种材料有制冷的效果,能给充电宝内部降温,使得充电宝内部和人体表皮产生较大的温差,再将温差转换为电能。林刚的“体热电效应移动电源”一石激起千层浪,各大论坛围绕它的讨论也是如火如荼。在南大小百合上,以《大学生发明体热充电宝》为题的一篇帖子冲进了十大话题。这篇帖子中质疑和批评声居多,“2小时的体温能充多少电啊?不合逻辑,不科学!”、“这同时突破了热力学定律和人体生理极限。”有同学仔细计算了一番,“人的基本发热量是83W左右,能够辐射到手机上的大概在20%。大概手机这么大地方只能发0.3-0.6W,这个能干啥呢?”

  不过记者注意到,也有同学认可林刚的思路,有同学认为:“体热充电宝性能上不敢说是不是有夸大,但余热发电已不是新闻。”

  果壳网专业网友用数据反驳

  果壳网上有网友甚至非常专业地计算出了热量转化的具体数值,“拿苹果5来对比下,充电转换率差不多应该在90%,以上电池能量折中算5.8WH(电量),那么充电能量应该要6.5W左右才能充满这块内置锂聚合物电池。人体体温一般是37摄氏度标准,手掌能有35摄氏度就很高了。室温一般就算20℃吧,就15℃的温差,你能拿来干点啥?手掌皮肤面积大概占人体总皮肤面积的1%,按照一般人类功率消耗2KW算,这么多能量全部用来发热,手掌能占个20W?然后你手握温差发电器,实际附着到的面积有70%就不错了,那么就是14W的样子。原文提到‘样品热能和电能的转化率能达到17%’这是高潮,热电转换效率能到17%!上面14W的皮肤理想最大发热功率的17%是2.38W!”这位网友最后说“能量守恒定律岂不是不存在了!”

  专家:原理行得通充电有困难

  东南大学相关专家分析,从原理上说,温差发电行得通。但发电量能否为手机充电值得探讨,“人体体温和充电宝内部温度形成温差所发电的电量有限,手握两个小时的电量能充满手机乍一听不可思议。”如果加上太阳能电池的发电能量能否满足呢?专家认为,太阳能电池体积不会很大,充电的效果有限。“经过计算,用两个小时充满一只苹果手机,有点困难。”

  创意人有话说

  真的可以,我已申请专利了!

  面对质疑声,小林也表示出了一丝“委屈”。“没想到被关注的压力是如此之大!”林刚告诉记者“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创意’,是因为在刚入校时学院负责就业创业的朱老师作了一场关于大学生‘挑战杯’比赛的宣讲讲座”,林刚老家在甘肃,中学时就对理工专业领域充满了浓厚兴趣,而且还会时常动手拆分一些“小玩意儿”。“‘挑战杯’比赛吸引了我,我也希望能在这样的赛事中展现自己”。据他介绍,当晚回到宿舍,他便着手搜索相关资料,而且很快便确定了自己的科研方向,“加拿大有个小女孩做出了利用温差发电的手电筒,握在手里就可以照明,非常有创意。我就想,可不可以将同样的原理应用到当下流行的充电宝上?”带着这样的疑问,林刚开始搜集查阅大量国外科技文献,并买来充电宝进行实体加工研究。详实的文献占有和一次次的实验数据搜集终于使他最初的这个想法最终变成了现实,在今年麒麟科技创业园区举办的“启迪之星2014创业营南京站”创业项目路演活动现场,他的这项成果一经拿出便“技惊四座”。林刚告诉记者,而从实践效果看,握在手中两小时的蓄电量可以为手机充满一次电。他为此还专门在今年7月份递交了申请专利材料。

  充电宝内还加装了太阳能

  他向记者介绍说,先前的媒体报道中有几处小细节还是应该需要纠正一下,“比如我的这项成果原理是‘太阳能电池本身也是发电组件,它吸热后同人体体温一起转化的能量效率能达到17%’而在报道里都丢掉了太阳能组件的能量转化‘功劳’,而变成了‘实验室数据表明,充电宝样品热能和电能的转化率能达到17%’,这就丢掉了转化来源的一个重要途径,很容易引起误读。”

    而对网友的批评,小林称会“虚心学习,谦虚受教”。他表示,“我对这项成果充满信心,它可以经得起检验”。林刚介绍说,他目前已据此做出了第一代充电模型,将会在稍待完善与改进后推向市场,“也肯定会将研究深入下去,继续研发下一代成品”。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