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今天中国的“文学”

   不难发现,文学世界的构成之物变了,文学的现身之地,也就自然与过去大不相同。今日中国,举凡电视剧、商业广告、娱乐新闻报道、旅游指南、网络游戏,更不要说短信、博客之类层出不穷的网络空间了,几乎到处都有文学,当然,是传统的纯文学之外的文学。

  举个纸面的例子:许多大型企业,都定期出版印刷精美的“内部”报刊,这些报刊,几乎无一例外,都留出不小的篇幅,刊登散文、诗,甚至短篇小说,其中有的还是出自文学名家之手。当这些“作品”被仔细安插在总经理讲话、员工决心书和广告之间,彼此妥帖配合的时候,你是不是看到了“文学”和“企业文化”乃至“商业推广”的多面互动?至于《我的团长我的团》那样风靡一时的长篇电视剧里文学味十足的对白,或如某个冠名“普罗旺斯”的房产项目介绍书那样的对彼得?梅尔式散文的大段摘引,再如网络游戏对古典小说名著及其意象的越来越广泛的“开发”,是不是也都清楚显示了,文学正如何被各方神圣大量地使用?

  不要小看了这些“使用”,它们的规模正不断扩大,它们对于被用之物的改变,也就愈益深刻。现今十来岁的城市少年,很少有不玩网络游戏的,当他们从电脑边起身抓过一本小说杂志乱翻的时候,那在玩网游时养成的感应和理解习惯,势必在暗中影响他们的阅读体验;如果他们当中有谁提笔写作了,网游教给他的节奏感、想象方式和结构能力,更会潜移默化,在下意识的层面就会介入他的文学构思。

  网游只是一个例子,类似的事情有很多。文学的活动和应用越是以如此方式扩大范围,今后文学的骨架和面貌,就越多是要由这些新领域里的支配力量来塑造。批评家、文学教师甚至作家自己,大概都会被逐渐挤到边上,出版商、广告商、网游开发商、其他形形色色的资本家和商业策划人,他们将占据文学舞台的中心。整个文学的生产机制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我们过去习惯的各种文学的定义:从“创作”、“作家”、“文学体裁”,到“文学青年”、“审美”、“读者和文学作品的关系”…… 现在都一一在被涂改。可以预料,其中大部分涂改的力度,以后还会更大。

  朝着这个方向往将来看,情形是很让人泄气的。当然,这只是现实的一个方向,而现实不会只有一个方向。文学和社会的关系,并不是必然如目前大家担心的那样,一路消极和负面下去的。中国的文学绝不会一直往下堕落,一定会有新的文学,像契诃夫笔下的夏日草原上的暴风雨那样,猛烈地刺激人心,催人奋起。

  事情是不容易,但应该赶紧做。上世纪80年代教给我们的那些感应和理解文学的思路,许多已经不够用了,必须要发展新的思路。不用说,这发展的第一步,不是到书架上翻书,而是推开门窗,直面现实:今天中国的文学世界,究竟是怎么构成的?有哪些新的力量深刻介入了文学的创造、生产和传布?是不是有新的主流文学正在形成?如果是,那是怎样的东西?在权威机构和文化工业的强力作用下,是不是已经有某种新的“文学性”,正在覆盖文学世界、吸聚文学青年?一句话,今天中国的文学生产机制正在往什么方向变化?这个文学的生产机制和整个社会的支配性文化的生产机制,正在形成怎样的新的互动?

  当我们能毫不含糊地回答这些问题的时候,大概也就是富于创造性的文学创作和批评能有力地、针锋相对地回敬现实的时候。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